電磁輻射污染日常的危害
一般受到電磁輻射污染會引起頭疼、失眠、心率不齊等中樞神經的問題。同時,對于有些人的眼睛可能產生影響,出現視力下降、皮膚病等現象,重的還有可能致癌。
同時,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齡段對電磁輻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即使在超標環境下,也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會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對電磁輻射“草木皆兵”。
但是,對老人、兒童、孕婦或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對電磁輻射敏感人群及長期在超劑量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采取防患措施。
對孕婦的危害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程度差別很大,通常對婦女和兒童最為敏感。特別是孕婦和胎兒更容易受到影響。
電磁輻射對胚胎而言,會阻止其早期細胞分裂,甚至造成細胞死亡,同時還會阻止胎盤的正常發育。
科學表明,結合胎兒的發育過程,妊娠期頭3個月的危險比妊娠中、晚期的危險大得多。
具體地說,1~3個月為胚胎期,受到強電磁輻射有可能導致流產,也可能造成胎兒肢體缺損或畸形;4~5個月為胎兒成形期,電磁輻射可能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嬰兒智力低下;6~10個月為胎兒成長期,其主要后果則是免疫功能低下,出生后體質弱,抵抗力差。